目录
网络传媒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新媒体发展研究陈宏;1-3
机遇与挑战:自媒体视域下生态文明理念大众化路径探析李相志;4-6
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仲倩;7-9
阅读推广视域下先秦出土文献出版发行策略探析王苏;10-12
科技类图书选题策划沟通技巧探讨郑柳洁;13-15
影视表演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转型路径研究丁波涛;16-18
近年国产电影中的当代诗人形象建构研究冯仕琪;吴昊;19-21
基于文化转译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视觉设计的创新研究高靖敏;王娟;22-2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语境下发掘大运河江苏流域民歌的创造性发展张婧婧;25-27
阿卡音乐人紫谷之身份认同建构研究张若馨;28-30
产学研视域下戏曲剧种的文化传承——以昆曲为例赵晴怡;31-33
作为“刺点”的“鬼畜”——基于符号双轴与“诗性”的视角钟原;34-36
“补、融、联”:粤剧年轻化接受的现实抉择何湘君;林文凯;韦鸿杨;张震升;高翔;何佳芊;37-41
文化传承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名称英译研究黄玉华;雷碧辉;42-44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王萌萌;45-47
网络文化治理视域下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朱秋影;48-50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师伟超;51-53
浅析我国新媒体时代下西方古典乐文化的传播王竞尧;54-56
传播与融合: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的传播学分析——以唐朝马球为例许坤;刘嫦;57-59
文物保管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及控制策略分析冉晶晶;60-62
关于基建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探讨杨帆;63-65
从单一媒介到多元媒介:全媒体背景下内蒙古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探析烁宁;66-69
馆藏建设
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基于宁夏北部龙泉村的田野观察毕常新;70-72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开展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郭舒婧;73-75
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姜华;76-78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研究姜珊;79-81
新时期地方博物馆多元化发展的探索弯宇;82-84
智慧图书馆数据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研究王海;车艳雪;韩笑;邹新阳;85-87
面向“沉浸式”阅读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架构探析王飒;朱波;张姝末;赵洪波;88-90
网课背景下学校图书馆流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胥萍;91-93
基于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以首都图书馆咨询台为例杨莞吉;94-96
文本分析视角下的科普讲解内容探究蔡姬煌;97-99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探究周颖乐;100-102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强化措施陈艳;鲁苗苗;103-105
文旅融合
荆楚纹样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查承岑;凌子星;罗洁;鲍诗怡;106-108
VR技术与红色文旅新业态融合路径研究冯德华;徐茜源;刘洋;109-111
基于传统大阿福形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李珊姗;112-114
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融合机制探究林平;王辉;115-117
兔年话“石兔”——北京地区所见兔纹石雕及其相关问题杜伟;118-121
资源河灯歌节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探究陈昱柯;122-124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腾冲市刘家寨皮影戏在“打保境”仪式中的活化传承研究翁云飞;房德宝;125-127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传播的媒介创新与实施途径张筱禹;128-130
节庆活动契机下澳门文旅发展路径探析刘心怡;131-134
南皮县乡村旅游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赵六珍;赵培艳;郝瑞林;李维珊;135-137
非遗视域下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刘明欢;138-140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探析——以宿迁市为例吕甜甜;141-143
“互联网+”时代沧州段大运河文创产品传播研究董子健;邝星辰;144-146
城市印象
工业遗产活化视角下创意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研究华尹;147-149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探究申燕;150-152
新时代上海城市文化“人民性”发展理念构建与实践路径——基于人民城市理念徐鑫;153-155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沉浸体验研究可视化分析傅俏玲;李铤;原梓琦;156-159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施洁芳;薛小令;160-162
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中的地域文化传播效果研究李嘉琪;张静;163-165
数字人文视域下江南名城文脉延续与地理叙事研究张婷婷;周雄;166-168
刘胜利作品刘胜利;2-8+11+169-170
我们相会在春天里本刊编辑部;9
解读《论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