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银幕内外
临夏砖雕的艺术特色与传承陈亮;1-3
东方符号学DIMT模式下的粤剧电影创新陈靖雯;4-6
信息化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变”与“不变”郭易铭;马思思;7-9
汉剧旦角表演艺术肖金勇;10-12
媒介融合助力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实现“突围”郭颖颖;13-15
“以诗入乐,以乐现境”苏轼《定风波》改编音乐作品吴佳蕾;16-18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之沉浸式空间叙事薛子悦;王芬;19-21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元音大冒险》节目新形态黄宁;杨慧;22-24
基于云计算的广播电视行业顶层设计刘畅;黄宁;25-27
文旅指南
汉画中的孝行之美王强;贾勇;28-30
东林书院文化遗产成就城市独有记忆钱映雪;31-33
特色动漫形象助力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绽放新光芒高琪;34-36
城市标志:城市文化形象的新名片杨慧涵;37-39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刘佩如;40-42
从文献计量视角观活态传承刘心宇;43-45
数字经济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娄莉;46-48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数字国画的优势张卿炜;49-51
群文摄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新动能陈冰;52-54
乡村印象
看广州历史文化村落大岭村景观基因林卓森;55-57
一次美学与科学交融的跨界写作尝试阎一川;58-60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陈敏;胡亮;61-63
发挥基层文化馆作用 助推群众文化新发展王江霞;64-66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张辉;67-69
文史博览
给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插上信息化之翼刘彩霞;70-7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智慧服务蒲利;喻正红;73-75
聚焦数字化时代 教辅图书出版的新作为曾翔;76-78
增强现实技术赋能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赵婧;79-81
我国艺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马莉;82-84
“三全育人”与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化转型融合发展龙淑华;85-87
新技术助博物馆服务更加智慧化孙丹程;88-90
记忆符号
为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停车场规划提供新思路常成;91-93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亓程;94-96
沉浸式游戏体验为开放世界电子游戏关卡设计提供新思路王朝阳;乐云;97-99
多措并举助养老毛雨辰;100-102
菏泽地区广电工程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创意与表达徐丽;103-105
以日常生活审美化透视新媒介文艺的特性李敏;106-108
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新气象刘雅坤;109-111
人工智能时代行业报刊的转型孙思;112-114
开启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新模式赵霄爱;115-117
学术研究
看图书馆设备的“智慧”更迭尹良伟;马玥含;118-120
走进湖湘地域文化 探寻谷山砚的数字化创新郭光争;吕紫薇;刘瑞源;121-123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 文化馆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何云;124-126
以红色旅游为抓手 推进甘肃革命文物遗址保护海敬;张娜;127-129
数字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李静文;130-13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促进乡村非遗工作站建设廖瑜;133-135
展海南黎族民间舞蹈之韵刘璐;136-138
观“村BA”文化符号的叙事沈广彩;139-141
非遗传承视域下高职院校助力地域性文创产业实现新发展施洁芳;马晓音;142-144
心流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唐银;145-147
“抖音”短视频的花山岩画传播韦植巍;148-150
当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微传播周玉宇;151-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性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李莉莎;刘淳;安子怡;154-156
衡阳方言的“鸡公”类词彭婷;陈向荣;叶祖贵;157-159
空间文化中窗的节能、智能及美观实现有机结合方鑫;关乐;160-162
兵团红色文化的普遍价值韩婷婷;胡昌平;163-165
文化认同视域下后稷文化产业的开发张安琪;166-168
走进晋商本刊编辑部;3
解读《论语》6
吕丽艺术之路王华;7-12+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