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刊特稿
基于生境视角的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传承研究胡方;梁天祺;1-7文化艺术名家
武梦璇作品武梦璇;2文化创意
试析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李振浩;8-9
文化创意产品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讨幸杨霖;黄乐熙;10-11
浅谈纪念馆临时展览的策划和设计卓东东;12-14
基于自贡“龚扇”的非遗创新设计研究张运琦;周睿;15-18
现代服饰设计与传统服饰元素的融合张夏怡;19-20
运用视觉设计传播路径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以《山海经》神话故事为例卢文阕;21-22历史文化
黄山的“君子文化”及其符号价值牛永峰;23-24
对传统方志记载中的“古迹”之研究狄馨雨;熊佳樂;隋欣;25-26文化艺术
盛唐时期莫高窟佛像的艺术特点侯昕妍;张帆;27-30
浅析金农的梅画作品及其艺术特色武梦璇;31-34
试析电影《一步之遥》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李旻宓;35-37
关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考邓明珠;38-39
从《内人双陆图》谈唐代工笔仕女图艺术特色卞俊鑫;40-41
浅析电视剧《宋相吕端》的创作初衷赵昶水;42-43
简述梁家庄观音堂悬彩塑杨艳英;44-46
浅论纪录片中歌曲对主题的烘托作用朱麾;47-48
浅析日本动漫《犬夜叉》中的日本传统文化范芮;49-52
“荷月”下的自由“诗人”——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马艺修;53-54
川端康成《舞姬》主人公波子分析吴思瑶;55-57
倪洪进《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价值研究桑毓蔓;58-61
关于“慢综艺”现象的文化解读——以电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曹池慧;62-64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探索张玫;65-67
市场化视角下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宋玉婷;潘成华;张艳红;68-71
宁波商帮精神认知与传承思考顾创;徐亦冬;朱浩海;邢悦;陈重谋;72-74
“融合+创新”:川菜艺术呈现的发展模式谢添;郑加明;75-76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保护策略戴妍;77-79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困境及对策探究潘雪玲;80-81文化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畅销书出版历程初探孙利军;高金萍;82-84
基于符号理论分析影像故事广告——以德芙2018《年年得福》广告为例温晓梅;85-87
浅议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段倩雨;88-89
“分享砍价”信息传播效果研究冯锦超;孙士伟;林蔓莹;袁晓欣;马孟钦;90-93文化交流
试析国际文物征集与保护张月;94-9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美食英译探讨韩琛茜;史枫琴;杨若彤;夏淑锦;96-99
浅谈中国节日名称的俄语翻译问题宋博玉;100-101
“非遗外宣”视角下山东省民间文学英译研究李嘉懿;王明琦;102-103产业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创新研究詹锦华;104-105
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研究王自力;106-107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及对策张俊;108-109文化管理
试论我国同人作品的法律规制吴亚楠;110-112
略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为例陈家欣;113-114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质量提升与优化措施黄黔梅;115-117文化建设
新农村公共图书馆设计研究侯婷;谷祯;118-120
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馆员胜任力研究靳开军;121-122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创新策略王泽亮;123-124文化教育
融媒体环境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孔令凤;125-128
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冯涛;129-132
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张晓丽;133-134
传统戏曲进课堂 生旦净丑演乾坤——以音乐课堂教学《迎来春色换人间》为例向蓉;135-136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究周晓燕;137-138
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文科专业建设策略探析——以白鹿原的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为例陈倩倩;王博;139-141
二胡教学中奥尔夫教学理念的运用王海玲;142-143
唱歌艺术对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意义李银华;144-14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任务刘爽;146-147
基于媒介融合的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定位付俊楷;148-149
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王坤;150-152
大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李采浔;153-154创作感悟
书评创作的反思与感悟王皓淼;155-157
贾克·乐寇表演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感受与启示王菲;158-160
文及藏家张宝合——南宋“奉华”款汝窑刻金瓷器八件套161